磚雕的發展過程
磚雕是指在青磚上雕刻山水、花卉、人物等圖案,是古建筑雕刻中重要的藝術形式,制作技術和核心是用完整的青磚進行表面深度雕刻,這是中國幾百年來的傳統意義上的雕刻,傳統雕刻技巧精湛,富藝術。下面小編來為大家介紹一下磚雕的起源和發展吧!
一、初期
中國磚雕由東周瓦當、秦磚、空心磚和漢代繪磚發展而成。漢代畫磚是墓地的預制構件的大型空心磚,用印章在濕泥塊上按各種圖像印刷。北宋時期形成磚雕,成為墓室墻上的裝飾品。在河南、山西、甘肅等地發掘的北宋墓地,有三面墻用它砌成。墓室內磚雕的數量、質量及所選題材取決于墓室主人的社會地位。常見題材有墓室主人夫婦對座、男仆托盤、侍女執壺等,再現了墓室主人生前的生活情景。金代、墓室磚雕內容更豐富,技藝也有所提高。
二、中期
大安二年(1210)建成的山西侯馬董玖堅墓室面積不到4.7平方米,磚雕滿室,仿木結構的斗拱、拱門、藻井、玄關、拉門等,以及屏風、數臺、花卉、鳥等。到了明代,由墓室磚雕刻發展為建筑裝飾磚雕刻。
三、巔 峰
清代,北京紫禁城宮廷內壁隔柱的通氣孔也使用磚雕,其上花鳥圖案,堅固美觀,有利于空氣流通。慈禧太后陵寢隆恩殿和本身配殿的墻面也是用磚雕刻貼的,一部分貼著金子,閃閃發光。
到了現代,人們的審美情趣開始追隨對古老藝術的回歸,磚雕重又為人們所鐘愛,許多現代建筑和居民宅第也喜歡飾以門樓嵌以這種雕刻。怎么樣,這些內容是不是對你有幫助?如果還有其他問題,請及時聯系我們哦。